在讨论中国人国民素质的话题的争论声中,我们把眼光投向英国,在被称为贵族的小众群体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感悟。
英国执政党工党将在未来几周内提出一项改革方案——废除有贵族院之称的上议院,建立美国式的由直选产生的“参议院”,这是英国数十年来管治构架的最大规模变革计划。然而与此项改革方案引起巨大的舆论争议相反,英国贵族阶层拥有的实际权力却十分渺小。贵族阶层更多的是在延续他们的传统:责任,教养和自由,以此来赢得普通人的认可。而普通人也以此种贵族制度为骄傲,认为“贵族”代表一种尊严和高超的品性。
贵族:与权力无关,与责任有关
尊重贵族,遵守契约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被宪法确立,英国王室与贵族获得了一种“彻底的安全”。而贵族的地位虽然一再被消弱,但高贵的血统仍然留存并且得到民众的认可。 事实上,当年资产阶级革命为了赢得自由、民主、平等社会环境而与英国王室以及贵族达成的交易——君主立宪制,得到了现代英国人继承和尊重。现代英国人遵守祖先们订立的契约:贵族让渡权力,平民尊重贵族。这是妥协精神和适度原则的精髓,而非鱼死网破。
责任:王子带头冲锋陷阵
贵族文化的核心之一是骑士精神。在欧洲,一个贵族家庭的孩子必须要学习剑术、马术,必要时还得决斗,目的就是要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具有勇气与胆量的人。 在英国,贵族阶层的传统是长子承袭爵位、次子从军、三子加入教会。查尔斯王储的弟弟安德鲁王子,1982年曾作为皇家海军的一名飞行员参加了福克兰群岛战争,他在战争中甚至充当过吸引对方导弹的“诱饵”角色。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和其他船员家属一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守候在朴茨茅斯军港迎接儿子平安归来。 贵族在战争中有冲锋在前的传统,在一战中,担任军职的英国世袭贵族的死亡率为20%,高出普通士兵两倍。1914年末的阵亡名单上,就有6名上院贵族、16名从男爵、95名上院贵族的儿子和82名从男爵的儿子的名字,许多贵族家庭因此血胤灭绝。 显然英国贵族在日薄西山之后仍得以传承百年,并非权钱所赐。贵族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他们珍惜荣誉,并以此赢得普通民众的信任。
教养:王后临死仍风度翩翩
法国大革命将国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送上了断头台,但这个平时生活极为奢侈的女人临死前还保持着皇室风度,穿着一身白袍,表情镇静。玛丽从牢狱中被推出来,步上断头台时不慎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尖,立即对他说:“先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16、17世纪以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在贵族看来,教养开始替代血统,成为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为资产阶级的钱包比贵族鼓得多,唯独缺乏的,是贵族优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这种彬彬有礼的教养与气质。欧洲贵族依靠家庭、学校与社交,完成对下一代的教养传承。正是贵族们这种优雅的表率,维持着普通民众对他们的倾慕和向往。
自由:独立领地与人格
贵族精神除了教养与责任之外,最重要的是自由。 欧洲贵族与中国“古代”的贵族最大不同是,欧洲贵族基本上是永久世袭的,被外力和制度剥夺贵族称号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国王换了人,原先的贵族也还是贵族。而不会因为王权出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况。 贵族永久世袭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它的好处主要是能够限制王权。贵族领地内的事务由贵族自己说了算,而国王也无权剥夺。因此,欧洲基于封建制度的贵族世袭,是一种分权,也是自由产生的基础。 永久世袭的属性让贵族产生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