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聊一下一种美丽的动物——加拿大猞猁!
大家都可能听说过猞猁,在中国,猞猁主要生活在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地方,又因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所以又称为”欧亚猞猁”。然而加拿大猞猁呢,曾经是欧亚猞猁的亚种,但因为它捕猎方式的不同,已将它划分为独立的物种,而且在某些特征上,加拿大猞猁更接近于短尾猫。
加拿大猞猁身长差不多76~106厘米,重量大约在5~17公斤左右。而外表很接近欧亚猞猁。它的毛皮茂密,呈现银褐色,毛发尖端通常是白色的,宛如披了一层冰霜,身上的斑点隐约可见,看到它美丽顺滑的毛发,既保暖又漂亮,真想伸手去摸一摸啊!她的毛发颜色常常是红棕色或者灰色,夏天的毛色更显红褐。耳朵较大,耳尖上长有长长的黑色丛毛,就想收集信号的雷达一样,耸立在头部之上。面部下方还有一圈突出的胡须一样的颈毛,就像欧美留胡须的壮汉一样,但是那张脸却很呆!最可爱的是它的尾巴,很短很短,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没有尾巴呢。
加拿大猞猁最有特点的就是它那两条后腿了,这才是真正的大长腿啊!因为它生活的环境促使它进化出了两条强而有力的大长腿,在雪地中、草原上、荒漠中奔跑,两条后腿强力的蹬踏地面,使它能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快速的奔跑捕猎。还可以通过两条后腿站立起来。虽然看起来长短腿有那么点不协调、不美观,但这是它生存之中最有优势的地方。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雪地生活,加拿大猞猁除了长腿,还生有大大的脚掌,宽大的脚掌上覆盖着绒毛,如同雪地鞋,不但能支撑它的重量,还有助于它在雪地上行走。
加拿大猞猁是独居动物,行踪十分隐秘,通常在夜晚活动,活动区域很大。是无固定窝巢的夜间猎手。白天,它可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或者为了避风雨,静静地躲在大树下。它既可以在数公顷的地域里孤身蛰居几天不动,也可以连续跑出十几千米而不停歇。擅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它既可以再数公顷的地域里孤身蛰居几天不动,也可以连续跑出10几千米而不停息。成年猞猁都有自己的领地,雌性的地盘有时和雄性相交错,不过雄性的地盘之间都是分开的。
性情狡猾而又谨慎,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蔽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人的攻击和伤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熊等大型猛兽都是猞猁的天敌,如果遭遇到狼群,也会被紧紧追赶、包围而丧命,一般都难以逃脱。夜行性,活动隐蔽,听、视觉发达,会游泳。
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种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种群数量也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减而上下波动,大致上每间隔9-10年出现一个高峰。除了野兔外,它猎食的对象还有很多,包括各种松鼠、野鼠、旅鼠、旱獭和雷鸟、鹌鹑、野鸽和雉类等各种鸟类。
在捕捉猎物时,常借助于草丛、灌丛、石头、大树等做掩体,埋伏在猎物经常路过的地方等候着,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它的忍耐性极好,能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卧上几个昼夜,待猎物走近时,才出其不意地冲出来,捕获猎物。如果一跃捕空,突击没有成功,使猎物溜走了,也不会穷追猎物,而是再回到原处,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机会。有时它也悄悄地漫游,看到猎物正在专心致志地取食,便蹑手蹑脚地潜近,再潜近,冷不防地猛扑过去,使猎物莫名其妙地束手就擒。也善于游泳,但不轻易下水。它还是个出色的攀缘能手,爬树的本领也很高,甚至可以从一棵树纵跳到另一棵树上,所以能捕食树上的鸟类,尤其是在夜间,当林中一片寂静、栖居在树上的鸟类都进入了梦乡的时候,便伸出利爪得心应手地猎取食物。
捕食对象包括野兔、啮齿类和鸟类。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确定猎物的位置。在很多地区,它们只捕食美洲兔。加拿大猞猁的食物链是相当单一的,对于猫科动物来说这也十分少见。正因为对雪地野兔的依赖性,使雪地野兔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加拿大猞猁的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