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中旬,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2017年数量略有不同),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这数以千计的高等院校中,全国总院校上榜占比仅仅约5%(USNews排行榜)和1.35%(QS排行榜)。这样所谓的“大基数”实则还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差甚远。我们拿本科教育举例,究竟中国与美国本科教育的差距在哪里?
1、价值观教育
美国
美国大学更强调在本科学院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核心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实现美国的价值观教育。教授在授课时并不会对学生强调那学是价值观哪些不是,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形成独立判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能够确立起美国价值观体系,而且终身难以改变。
中国
思修、品德,这些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脱口而出的课程,没错,就是中国的大学将价值观传授给学生的载体。可是,我们真的理解书中的观念吗?大概真正能用心理解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吧!大部分的人都是“who cares,考试通过,绩点达成,其他东西记了也没用”的这种态度吧……
在中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中,教师普遍重视知识讲授,往往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本身蕴含的价值观因素。中国传统师道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只剩下了“授业,而丢掉了最重要的“传道”和“解惑”。学生只关注老师讲了什么,考试会考什么。至于这一事实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原理是什么,前人的分析过程是什么,你自己的独立判断是什么等等,教师和学生对此均不关心。和价值观教育相比,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些具体可见的技术上的进步。原本重合在一起的“读书”和“做人”的双重职能被分离了。因而也就造成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还是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2、重视方式
美国
美国顶尖大学虽然经历了科研和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激烈争论,但一旦确立了本科生教学的核心地位,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以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为例,作为全美最顶尖的艺术院校之一,它没有选择将学校搬迁到市政府免费提供的风景优美的郊区,而是宁愿待在拥挤的市中心。它这么做显然是有所考虑的:作为艺术院校,学生必须要接触真实的艺术世界,他们要通过逛街,随时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和时尚元素,激发出创作灵感。郊区风景虽美,环境幽静,也许适合其他大学,但绝对不会符合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教育教学要求。
再如,加州大学各分校所推出的任何一项政策,都必须由专业团队评估其对本科生教育的影响——这是一项法律规定。甚至关于是否要给教授提薪这样看起来和本科生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的政策,也要进行评估后才能做出决定。因为给教授提薪有可能会影响学费标准,进而影响本科生的申请、构成以及他们的财务状况。
中国
和美国顶尖大学相比,我们重视本科教育教学的方式是比较单一且不公正的。
一是强调教授,特别是院士和大牌教授——给本科生尤其是一年级本科生上课。这几乎成为各大学展示自己重视本科教学的最重要的例证之一。或许,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多年来,教授们都太忙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去给本科生上课。但这个“进步”却又显得何其荒唐!既然被称为教授,教学自是其工作职责的应有之义,如果不上课,还有必要称之为教授吗?
二是给上课的教师发放授课津贴。先不说这种方式在逻辑上的荒谬——教师的工资就是上课的回报,为什么还要另外发放一份上课津贴呢?那工资本身又算是什么呢?单就其效果而言,这种物质刺激的方式局限性很大。目前高校在经费管理上的僵化,导致事实上很难给教师发放高额讲课费。因此,和校外演讲以及给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上课的高收入相比,微薄的授课津贴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它事实上是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三是在职称晋升时向上课教师倾斜。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点在于和科研成果的“硬”显现度相比,上课记录几乎没有作为标准的价值——它太“软”了。在高校教师晋升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操作难度极大。
3、对本科招生的重视程度和对培养质量的监控
美国
美国所有的顶尖大学,无不对本科招生工作高度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公立大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大学里纯粹从事招生的工作人员有40~50人,少的也有20多人。这并不包括那些大量对招生感兴趣而做义工的教授。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它的本科招生办公室年度预算为400万美元,工作量巨大,但效率很高。他们根据斯坦福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才培养需求,研究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招生制度,千方百计提高生源质量。招生办公室每年要处理来自全球的36000多份申请材料,每一份申请都经过严格审读,确保最终获得通过的学生是最适合斯坦福大学培养的学生。
此外,美国顶尖大学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非常严格。美国顶尖大学在本科培养过程中的高淘汰率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的淘汰率居然达到了30%。
中国
相比之下,因为大一统的高考招生制度只能依赖单一的高考成绩录取,中国大学已经逐步蜕化甚至丧失了识别人才的基本能力。各大学的本科招生部门规模很小,一般只有两三个人,有时还要同时承担就业工作。院系和教授对本科招生既没有积极性,参与程度也很低。
何况,中国大学普遍对本科培养质量几乎就没有监控。由于高考压力巨大,加上没有灵活的转学制度,学生一旦入学就必须要让他(她)尽可能顺利毕业,否则,退学的刚性成本太高,学生和家长会对学校形成巨大的压力。
however
无论是从前期大学招生还是后期人才的培养、价值观的传递上,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国内一流的大学已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开始尝试做出改变。先有北京大学开设“小班教学”课程,后有浙江大学千万元重奖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等等。
但对于本科人才培养来说,没有一条轻松便宜的道路。真正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中国本科教育领域需要变革的还有很多很多。
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我们鼓励更多的孩子可以将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带回国内,而抛弃“留学享受”观和一系列对异国情怀的抵触。毕竟教育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摒弃虚荣,真正认识到不足才可以像中国现如今的经济建设及发展一样,在谦虚中进步,在努力中实现更高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