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真的如传说中对孩子那么宽容放任,美国教育又真的像我们听说过的那样轻松快乐吗?答案当然是大写的N O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容易对美国教育抱有哪些“过于美好的偏见”,当遇到同样情况时,华人家长又会怎么做吧~
偏见1. 美国高考比中国轻松
谈到教育,我们就先来说说高考。作为孩子学生生涯里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高考已经被老师和家长们妖魔化了。虽然事实上,这只是人生中众多需要体验的经历之一,并不会真的重要到能决定你未来几十年的道路,但依旧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为了这场考试承受巨大的压力。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证明在美国读名校就比在中国简单。恰恰相反,一定程度上,在美国被哈佛录取比在中国上清华北大还不容易。
在中国,高考分数是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也几乎是寒门出贵子的唯一途径。尽管有诸多弊端,但基本上是最公平的录取方式。而在美国,考上名校的前提,往往都需要你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和各方面都出色的综合素质。相当于中国高考的SAT,在美国确实能考很多次,但同样需要你得很高的分数,并且这个分数只作为参考标准之一。
在美国的孩子们如果想读常青藤名校,大多从小就在价格不菲的私立学校学习,乐器、体育、外语、美术等等都需要掌握,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做义工、参加俱乐部、慈善活动、表演、比赛等等。因为这些都将是申请大学时需要参考的重要资料之一。除此之外,申请人还需要有过硬的推荐信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自荐信。然后将资料提交给招生官进行审核以及决定是否录取。总之需要方方面面都出色才行。如果有朝一日中国也改成了这种由审核者的人为偏好决定是否录取的形式,恐怕会有更多的家长表示反对吧。
偏见2. 中国家长都是狼爸,美国家长全是猫妈
在澄清美国孩子上大学一点也不比中国小孩容易之后,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美国父母并没有传闻中那么温和了。有人说,中国家长太功利,美国家长更注重你是不是快乐。这话说的确实有失偏颇。由于法律和文化的不同,美国父母确实不会以体罚打骂等方式教育孩子,但这并不代表美国的猫妈是病猫。
在家境相对不错的白人家庭里,父母们也会在下课以后给孩子们安排十分生动的课表,跆拳道、外语、小提琴、绘画,都需要全面培养。孩子的成绩不好时,美国父母同样会去找老师问原因、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当到了孩子该申请大学时,家长也会帮助孩子找各种高大上的实习机会,为了能有一份漂亮充实的申请资料以便能申请到更好的大学。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别是管教的方式,而不是程度的深浅。
在中国流传很久的,所谓美国学生的童年都在玩中度过的,大概是因为中国人觉得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能用成绩量化之外的一切都算“玩耍”,殊不知,他们的“玩耍”是以后能上好大学的重要指标。玩也是要玩出名堂才行。
当美国富裕家庭的白人孩子们想上名校都是一场硬仗的时候,华人家庭更面临着阻力。除了偶尔会遇到一些偏见和歧视之外,华人家长们为了后代将来能在美国站稳脚跟,往往会建议从事医学、法律这种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的行业。高收入往往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所有的华人家长和孩子都在为了将来咬牙努力着。所以国内的人以为移民美国了就能解放孩子了?并不是。
偏见3. 美国孩子全都独立,美国家长不会干涉
如果不真的去了解美国白人家庭的生活,在道听途书的版本里总是会给人一种美国亲子关系淡漠的感觉。在中国,会看到太多诸如美国孩子都是自己支付学费的,一经成年,家长就切断经济支持;以及在美国孩子做什么事情、选择什么专业都有极大的自由,父母不会干涉等等传闻。
虽然这些情况会在美国发生,但绝对不能说是社会的主流。从孩子出生开始,美国父母对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中国父母一样多。除了要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安排课余活动之外,也会为孩子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给出建议。很多美国父母也会阻止孩子学他们喜爱但看上去又没什么前途的专业。在这点上与很多中国父母如出一辙。
另外,美国大学的学费实际上并不低,越是私立的名校,学费就越高。虽然一般大学都会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等,但余下的支出基本都由父母承担。由于美国人普遍没有存钱的习惯,有些家庭甚至只能在交孩子的大学学费和要自己的退休金中做出选择。
至于像孩子成年后就一定会搬出家门自立门户这种说法近年来也越来越站不住脚。在上个世纪60年代,确实有62%的18-34岁的年轻人都是同配偶或伙伴住在自家房中,但这个数据已经是巅峰。自从2008年美国经济衰退以后,年轻人的低工资和高房价逐渐使他们难以负担,很多年轻人都选择成年后继续与父母同住,以节省一些租房开支。
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真正的差异是什么?
说了上述的几点偏见以后,可以看出很多我们对美国教育或美国父母的刻板印象都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会给人带来可以不劳而获的成就;也没有哪对父母会不管孩子的成长,放任自流,尤其是美国。不管是后来的美国富豪还是美国总统,他们中很多人都回忆过童年时对自己生活和学业非常严格的父母,正是这种严格才造就了他们后来的成功。
而说到中西父母间最大的差别,应该在对待孩子们的私生活和感情问题上的态度。在美国一般而言不存在中国特有的“早恋”和“逼婚”这两种现象。中国家长往往以要认真对待学业、准备高考为由,对子女们青春期时各种感情上的悸动严防死守。翻看孩子的手机短信、到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去校门口接孩子上下学等招数层出不穷。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上演猫捉老鼠;侦查与反侦察这种惊心动魄的戏码。而到了孩子大学毕业以后,父母又以到了婚龄为理由,逼迫孩子到处相亲、尽早结婚。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一些中国父母对孩子隐私的不尊重和对感情问题的过多干涉。
而在美国,由于国家开放的文化传统和人们对个性和自我的强烈追求,父母通常不会在孩子的感情问题上多费心。对于这种青春期产生的懵懂的感情,父母们往往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把这当做男女生之间的正常感情和友好交流。并且学校也会提前给孩子们做好相关的性知识科普,让孩子们不要对性产生误解。至于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生男生女、生几个等等就更不在父母们操心的范围之内了。
通常,华人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会吸收中西双方的教育理念进行综合教育。对待早恋问题上,不会像在中国那样视为洪水猛兽,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因为孩子没到考驾照的年龄,亲自开车送孩子去约会。而对于中国讲究的孝道、子女对父母的尊重等等会像中国那样去要求,而不是一味像西方那样讲求平等。由于孩子有着含蓄保守的东方血统但却生长于开放热情的西方,华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更需要巧妙平衡中西教育间的差异,吸收双方精华的部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