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省财政部长 Mike De Jong 近日表示,从6月10日到7月14日,BC省的房屋买家中有5%是外国人。大温地区是海外买家集中地,其人数占总买家为10%,总成交额则为$8.85亿! 不得不说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在大温地区房地产市场上,海外投资激增,中国买家似乎占据着舞台中心,似乎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媒体过度强调了“中国”买家,也同时忽视了其他族裔如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欧洲也助长了温哥华本地人对买房梦更加遥不可及的担忧。 今年5月CBC对大温地区房地产本地买家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数据显示68%的温哥华居民认为,海外投资者炒房造成了当地房价飞涨,其中大部分人把矛头指向中国买家。 也有不少本地买家因此产生排外情绪,出现对华人业主买房重建的抗议和对华人房产经纪的不友好举动。 但是业内人士及房产专家表示,许多买不起房的温哥华本地人将中国买家当成了房产可负担性过低的替罪羊。但根据各大媒体的新闻以及数据调查,温哥华对中国买家存在五大误解:
误解一: 中国买家将温哥华本地首次置业者逼出市场
海外的中国投资者一般不会和本地首置业者争夺同样的房子,中国投资者偏重于房屋保值和增值较大的豪宅、市中心顶层公寓以及独立屋类型的房产,而本地首次置业者更喜欢价格偏低的公寓和联排别墅。 据 Vancouver Sun 的消息,UBC大学教授 Daniel Hiebert 的统计发现,大温地区所有居民的置业率约为70%,当中以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佔首位,他们的置业率达73%;接是南亚裔,有约52%,在大温地区新移民置业榜中排第二位。其次则为韩裔占51%;白人及菲律宾移民均为44%。 所谓的“海外购房者”中大部分都是新移民,纯海外投资者其实少之又少。温哥华本地房地产界知名人士 Bob Rennie 也同样认为,把温哥华房价高企一味归咎于中国买家有欠公允,是种族主义思想在作祟。
误解二: 中国买家都是现金交易,看房时就带着装满现金的手提箱
本地多家知名媒体曾新闻报道过许多中国人购买$500万、$1000万、甚至$2000万的豪宅都是现金交易,不向银行贷款,数不尽的外海“热钱”源源不断地流入加拿大。 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小一部分人是这样,但是没有媒体会报道那些向银行贷款购买$70万的公寓、$200万的独立屋的房产新闻,怪只怪媒体给温哥华本地人留下中国人都很有钱的印象。 “有土斯有财”是中国的文化和风俗,存钱买房往往对中国人来说是头等大事,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在买房时都会十分谨慎,并不会过度支出。
误解三: 中国买家最爱加价抢offer
谁说的,中国人最喜欢的明明就是砍价... 但是如果中国买家觉得房屋有投资价值,或者很喜欢,或者房认为屋有特点时,或者抢房的人太多时,就会在能接受的程度上多付钱,但是不仅仅中国买家会这样,全世界的买家都会这样,这就是卖方市场。
误解四: 中国买家不追求租金回报,更偏向将房屋闲置
很多中国买家在购房前都会上网查看房屋所在区域的租金回报率。 数据显示公寓的中国买家一般都会把公寓租出去,独立屋中国买家的出租率大幅度低于公寓,因为如果买家想要移民温哥华,他们就会空着自己买的大房子,目的是自己来住的时候还能保持新房的状态。 目前温哥华市长 Gregor Robertson 已经向BC省政府发出了“房屋空置税”的最后通牒,相信大部分的闲置独立屋将被出租。
误解五: 中国买家不买门牌号带4的房屋
因为中文发音的关系,数字8象征吉利,数字4似乎不详。门牌号带8在中国人手中的确是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但房屋售价还是取决于房子本身,特别是对年轻的中国买家来说,门牌号码并没那么重要。 看了上面这些,你就不再相信中国买家“任性”到成为温哥华住房难的“罪魁祸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