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鸡娃圈出现了一个新词——“烂尾娃”。
现在不只是房子有烂尾楼,孩子也出现“烂尾娃”了?
实际上“烂尾娃”是不少家长无奈的调侃。根据网络解释,“烂尾娃”指那些父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各种培养(类似 “鸡娃”),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在学业、才艺或品德等方面出现发展停滞、倒退或与早期投入不匹配结果的孩子,上了十几年学,毕业即失业,高不成低不就,被判定为人生烂尾。
特别是中产家庭,更是被封为烂尾娃的重灾区,都在说“中产家庭遍地烂尾娃”。
教育断供,中产鸡娃烂尾
当下,很多中产家长都把教育投入当作一种投资,中国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放眼全球能与之匹敌的都不多。
根据最新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中数据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而根据另一份网络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孩子课外辅导、兴趣班、教育设备购置等方面的花费可达家庭总收入的 30% - 50% 左右。在一些大城市的中产精英家庭中,这个比例甚至可能超过 60%。
相比之下,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通常在 10% - 30% 之间,像美国平均约为 20% 左右,德国约为 15% 左右。
中国人均收入不到发达国家的1/3,但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已经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
但不得不面对的是,2024年以来,中产家庭的钱包越来越缩水,消费降级已成普遍选择,教育投入自然也得跟着有所取舍。
国际学校学费暴增,暴雷不断
以往很多中产家长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简直“壕无人性”。
国际学校自然而然成为了中产家庭的教育标配。
但近些年国际学校学费一路飙升,北上广的国际学校每年动辄二三十万,甚至更高,再加上各种游学、夏令营等“隐形教育成本”,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
而一些国际学校“暴雷”不断,也让中长家长愈发担忧。曾被誉为“民办高中第一”的深圳厚德书院,7月12日就因拖欠租金1000多万宣布关闭,直接导致800名学生无处可去。
如果把教育投入当做一种投资,那就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在无法控制的时候及时止损。
送孩子都国际学校,无非是为了孩子远离高考内卷,未来跳板海外名校,开拓视野。
面对种种,一些中产家长逐渐明白,与其鸡娃还不如鸡自己。
想要让孩子未来活得更好,与其在孩子身上豪赌,不如直接为孩子规划好身份,出生就在罗马的人,自然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选择权。
留学规划身份先行才是性价比之选
全球各大留学热门国家移民政策调整后,留学生获取当地身份的难度大增。即便子女最终成功移民,在担保父母时,也可能因政策变动而陷入被动,或者要经历漫长的审理等待。
与之相比,父母取得移民身份有诸多好处,子女能以本地学生身份就读,学费更低,并且能享有更稳定的医疗、生活和就业保障。当前政策环境下,留学身份和移民身份的差异愈发显著。留学虽提供短期学习机会,但学费高昂、居留期限有限、签证流程繁琐,已非理想之选。
因此不少家庭在规划子女留学时会把身份规划纳入整体蓝图当中。
移民身份为家庭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与保障。父母不必担心陪读签证问题,子女可以自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名校申请过程中,有移民身份的学生不受国际生比例限制,可拥有更多招生名额。而且,子女毕业后凭借移民身份能更轻松地留在当地就业,无需繁琐地申请工作签证。
如今,全球化趋势促使家庭重新考量子女教育和未来发展规划。尽早规划海外身份,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未来发展空间,是众多家庭的明智之举。
不管是出国留学还是规划移民,若正在为子女未来谋划,提早行动都是成功的关键。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提前为家庭和子女的未来奠定基础,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