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龄化留学的渐热,美国高中以其浓厚的文化氛围、高质量的教学水准,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家长的关注。美国本土有两万多所私立中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甄选最适合的美国顶尖高中呢?
今天小编带来了全方位解析美国高中申请的择校干货!
择校标准一:学校类型
美国高中分为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公立高中的经费一般由政府资助,学校的硬件较好,学校规模一般有几千名学生,但由于政策限制,极少接受国外申请者作为独立学生身份进行长期学习,除非是交换生,一般中国学生到美国读高中,只能读私立高中。
美国私立高中按是否提供住宿可分为寄宿高中与走读高中。寄宿高中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很多老师的家也安在校园内,对学生来说不仅安全而且师生交流的机会也更多。
走读高中的国际学生寄宿在美国当地家庭里,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得到扩大,有利于孩子了解美国文化、更快地融入美国社会。
寄宿学校与走读学校,就学术质量来看没有差异,但是,由于住宿的方式不同各有特点,很难讲那种方式更好,只有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确的选择。
择校标准二:毕业生去向
从毕业生去向当中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从而看出学校的综合教学实力,美国大学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会提醒各位家长和学生。
美国高中学校不仅看重学术和sat成绩,更加看重孩子的特色和潜力,毕业生走向越好,说明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越高,假如你的成绩不理想,一定要提升SAT成绩, 为申请做好准备。
择校标准三:美国高中排名
许多想去美国留学的学生们都非常关注学校排名。这里,前途菌想纠正一下大家对排名的误解。大家在进行美国高中选校的时候,无一例外的会对照美国高中排名进行,美国高中选校排名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选校的唯一因素存在。
和美国大学排名一样,美国高中排名也有好几种,大部分都是参考根据SAT分数的排名。所以,排名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只看排名,有很多学校没有在排名上,并不代表学校就不好。
择校标准四:平均SAT考试成绩
不能轻信排名,但其中还是有些简单的指标可供家长和学生参考。比如说每个正规的学校都应能公布学生SAT的平均成绩。成绩高的话,至少说明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素质还不错,教学也是不错的。
择校标准五:师资力量
在对美国高中进行择校时,最不容忽视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师资力量。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包括在两个方面上:一是教师的资质。优秀的美国高中的教师大部分都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
二是教学的经验。很多美国私立高中的教师均为执教10年以上、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择校标准六:学校成立的时间
美国的中学有的历史很悠久,成立超过100年的有很多,一般推荐学生选择建校超过40年的,这些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当然超过100年的学校,优势会更大,不过历史悠久设备会有一点陈旧,教学理念也相对有一些保守,各有利弊。
择校标准七:学校的课程
推荐同学们选择AP课程比较多的院校,这些院校对于孩子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也可以为孩子就读大学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同时有部分大学学分可以提前修读。
对于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在国内不要放松一分钟对于英语的关注外,选择学校方面,最好是选择有ESL课程的院校,这样对于孩子的语言方面,会进行有力的培训以及加强,这样的学校对于国际学生的关注度也会更高一些。
择校标准八:地理位置
美国有50个州,简单来讲分为东海岸,西海岸,北部,南部四个区域(去中部的学生少),大部分学生以及家长会选择东海岸和西海岸,因为大型城市比较集中,教育资源也很集中,就近都有很多很不错的选择。
北部靠近加拿大,五大湖区,气候潮湿多雨,温度较低,南部温暖湿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靠近墨西哥。
择校标准九:中国学子比例
有一些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美国中学的时候,认为学校的国际学生或中国学生越少越好,最好一个都没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首先,一个学校如果一个国际生都没有,说明这个学校的国际交流观念比较差,在国际学生管理上没有经验,容易出现问题。没有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在那里生活非常孤单、寂寞,没有归属感。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情况和想法也不了解,在教学和管理上都会出现偏差,沟通上也会出现障碍。
择校标准十:住宿形式
美国私立高中从住宿形式角度来说大致分为两种,寄宿制私立高中和走读私立高中。相对而言在美国私立高中留学问题上,中国的家长更倾向的是寄宿制,因为孩子在读高中阶段多数都未年满18岁。如果是寄宿高中老师将承担学生的监护责任,并且每天学习完以后,住在校园里面更为安全。但如果有些家长在美国有亲戚,朋友也会主动提出选择走读高中,平时可以住在亲戚家中。
父母和孩子在择校时一定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不要一味图名校而忽略孩子的感受!选择孩子喜欢的学校,有助于同学们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接受新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