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万无一失,但是即便准备再周全,申请美国留学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小疏忽,就导致自己与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或者说是被拒!
成绩再好切记不可是疏忽了细节!
1、申请定位不合理:对学校排名过度依赖
在申请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学校排名有着过度的依赖和崇拜,他们一定要申请到排名前10或者前20的学校。但是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同的学校都有各自非常优秀的专业,或许这个学校的排名不是最靠前的,但是有的专业却是远远超过排名前几名的学校,所以不能单单只看学校的排名。同时申请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2、家长过度参与:从自己角度考虑留学方向
家长们爱子心切的心理,我们都能理解,但有些家长过度的参与会剥夺了孩子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在留学咨询环节中,经常会发生准备要留学的孩子从来没有露过面也没有参与咨询,通常会有家长全程代问,即使是说孩子在准备托福考试和SAT考试之类的理由,这也是不合适的。
在留学咨询过程中,申请者都要被问到经历过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具体细节是怎样的?如何发生的?之后如何解决的?还包括申请者的感受、心得体会。遇到过的挫折和挑战是怎样应对克服,之后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等等一系列与申请者亲身经历的问题。指导老师会根据学生提供的详细内容给出建议和指导。
3、盲目选择参照对象:根据分数断定能否被录取
申请者通过某种渠道了解到一些获得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的各种分数,然后参照这个分数跟自己的情况做对比得出一个片面的观点。比如知道了一个学生的排名是2%,托福成绩是109分被哈佛录取, 就认为自己排名 1%且托福成绩是110分一定也可以被哈佛录取。还有的人听说去耶鲁的学生托福成绩是115分而自己只有105分就不敢申请了。
其实这样的参考是完全不合理的,单纯的参照分数判断能否被学校录取是非常片面的,必须要全面比较综合实力;在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申请者的全套申请材料(尤其是Essay)之前,是不能轻易判断谁强谁弱的。
4、选择推荐人:写推荐信的人不是越有名越好
很多申请者都认为找名人或者成功人士给自己写推荐信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些人对你不了解是不适合做推荐人的。
美国大学通常要求提供一份School Report,这是指你的学校给你的评价,所以建议还是找你的班主任或者年级组长来写,毕竟在校表现情况老师是最了解的。
5、通过面试官的表情或评价猜测录取意向
在面试过程中如果面试官对自己表示赞赏,也不要就此认为自己就会被录取,为了保证公平竞争,面试官是不会在面试阶段就透露出自己的录取意向的。
并且在还没有提交申请材料和成绩的时候,学校是无法判定这位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不要过度揣测面试官的意图。
6、申请者认为说多就会错多
在面试中,主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不要只是被动作答,问一句答一句,而是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回答,引导面试官对自己提问,有利于展示自己优点的一面。面试结束后,通常面试官会给申请者一些提问时间,这段时间不单单是答疑解惑的时间,也是再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7、申请者普遍认为获奖荣誉更重要
并不是所有获奖荣誉都重要,面试官更注重申请者的成长经历,希望能听到申请者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中获得哪些收获跟启示,而这次的收获为自己带来什么。
而不是说只看重获得证书有多少。申请者在准备面试过程中,应该多梳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且要总结从中得到的收获。同时也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面试中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