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前后脚访欧,发出的这些信号,你get到了吗?
9月3日起,民航局先行恢复了8个国家直航北京的航班。除希腊外,还包括柬埔寨、巴基斯坦、希腊、丹麦、奥地利、瑞典、加拿大等7个输入病例较少国家至北京的9个航班。
根据中国入境政策要求,从上述航班回到中国北京的乘客需集中观察14天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
这份名单里,欧洲国家数量过半,不难看出,目前中国恢复与欧洲正常来往的意愿相当明确。
原因并不复杂。“一带一路”政策下,经贸合作始终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压舱石”。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日均贸易额超过10亿欧元。
疫情期间,中欧双边经贸显示出了强大韧性,中欧班列更是实现了逆势增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6月开行1169列,再创单月历史新高。
高层接力访欧背后的机遇
无独有偶,近期中方高层官员密集访欧,继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9月1日结束了为期8天的欧洲五国访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于9月1日-4日对西班牙、希腊进行了“接力式”访问。
中国外交的行程前后在欧洲七国无缝衔接,外媒用篮球术语上的“背靠背”(Back-to-Back)来形容安排上的紧密。
在全球政治交往大幅缩减、各国外交关系受到挑战的大背景下,这让人们对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关系充满期待。中国高层官员的外交活动,被视作美国全面“干扰”中欧交好的不利形势下,与欧洲老朋友的一次叙旧。
王毅在出访中表示,中欧应强化投资伙伴关系,尽早就投资协定谈判难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年内要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
中欧关系的榜样为何是它
与王毅的外访不同,杨洁篪则集中在传统的南欧国家——希腊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属于对华传统友好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者钱颖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
杨洁篪此次访问希腊,一是深化政治关系,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二是促进经济合作。中希关系当下在中欧关系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运营的比雷埃夫斯港大大提升了比港甚至希腊的竞争力,将亚洲运往欧洲较大一部分货物调至比港中转。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希腊建立了分行。
中希两国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据希腊国内调查数据,近年来,每年去希腊旅游的中国人都翻一番。而中国人也通过影视作品等途径对希腊旅游有较强的向往。
后疫情时代的希腊缘为何被看好
目前,希腊旅游全面重启,全国一半以上的酒店开业,游客在岛上停留的平均时间也从3天延长到1周。希腊政府不仅出台了多项安全防疫措施,还计划把观光季节扩展至秋冬季,为喜爱希腊的朋友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雅典旅行社My Odyssey的负责人AntonisIordanoglou先生向媒体表示:每年10月1日到10月7日是中国的国庆黄金周。今年为了吸引中国游客选择度假希腊,圣托里尼岛机场及所有航班、酒店都将设中文标识牌。
他说:“2019年,约有20万中国游客到希腊旅游,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市场潜力巨大。今年旅游季扩充计划可以吸引中国游客开始,增加全年旅行者的分散性,减轻7月和8月的业绩压力。”
旅游业向来是希腊经济支柱产业。疫情后,随着必将到来的游客报复性增长,希腊热门城市和岛屿的各大酒店、民宿、房产将跟往日一样供不应求,跟观光客一起蜂拥入场的,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他们将进一步助推希腊房产市场持续升温。
何况希腊的口碑远胜于昔。凭借迅速反应、有效防控,希腊成为欧洲抗疫“模范生”,不仅获得国际知名机构认可,更进一步赢得了全球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信任,投资热度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