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Cambridge 皇后学院国王学院游玩
剑桥是英国东南边ㄧ座小城, 因为最高学府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在此而闻名. 有条小河Cam River穿越此城镇, 中国人对这个地方熟悉可能是因为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他把Cambridge翻译成康桥). "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000年台湾公视有一部非常感人细腻的影集"人间四月天", 由黄磊, 周迅饰演徐志摩和林徽音, 就在国王学院后院的康河边谱出一生难忘的爱情故事. 剑桥大学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学校, 百年前的景象和现在应该相差无几. 来这裡除了感受最高学府的风气, 也可以依照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追寻一代文豪与才女的足迹.
依照往例, 我们搭火车前来, 一共6个人. 记得搭的是Midland Mainline, 这一趟火车发生一件有趣的事. 火车上的洗手间可能考虑有障碍人士的使用, 门做的很大, 呈半圆型以3个按钮开启/关闭/锁上自动门 (英国火车有很多家, 不确定是否每一家都一样), 同行的同学由于不太了解门钮开关, 上到一半突然感觉屁股一阵凉, 原来她没按上锁, 外面有人要进来, 一按门钮门就完全打开, 一览无遗, 同学说那个人(还是位男士)也愣住了, 然后一直道歉I’m sorry! I’m sorry! 我的同学赶快穿好衣服就衝出来, 回座位后描述当时情景, 我们都快笑翻了, 只好安慰她反正这裡也没人认识她, 说不定那个人的惊吓程度比她还大!
当然, 之后我们去的都会先确定门已经锁好了. 下火车顺著马路的方向往剑桥走, 碰巧遇见有对新人在教堂前拍照, 几位伴娘与花童穿著水蓝色礼服在门口准备唱诗歌迎接新人的样子, 他们的婚礼看起来是很简单隆重的. 剑桥大学自13世纪创校, 总共有31所学院, 最知名的应该是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和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 有几个学院紧邻康河而建, 每个依河而建的学院都有一座小桥连接对岸. 河上不时有游客经过, 大多数的船是狭长型的木舟由船夫撑著长篙缓缓来回穿梭. 我们来的时间正值暑假, 没有什麽学生, 游客倒是很多, 学院一楼的中庭, 后院, 走廊都会开放参观, 但是每所学院都要买门票才能进去.
首先参观的是皇后学院. 这座学院是15世纪亨利六世皇后和爱德华四世皇后前后二位皇后所捐赠建造的, 牆面是用木条和水泥夹杂而建, 和莎士比亚故居看见的很像,中庭上方有”日晷”, 是按照天文与数学计算方式用影格指示月日时和夏至春秋分. 是这个学院的特色之一. 第二个特色是学院后方横跨康河的"数学桥", 据说是首座不用螺丝钉建造的桥梁, 以一根根木桩交错搭建的, 但是现在看到的是仿造原来样子重建过的.
走进学院裡面会经过一个漆著淡黄色有拱形门窗的长廊, 牆壁和地板映照著从窗外透进来的光影, 有一种简约的层次美感, 中庭内外也种植不少玫瑰和各种草花植物. 皇后学院隔壁就是国王学院, 是国王亨利六世指示名匠建造, 从正门进去右手边是"国王礼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 外牆的尖塔圆柱雕工细緻, 裡面的天花板则是金黄色扇形的条状纹路交错而成, 两边一长排的窗户用大片彩绘玻璃做装饰, 地板是几何形状的黑色白色大理石材质, 从裡到外名副其实的呈现出"国王"的气派. 但是裡头是不淮拍照的, 想留念的可以在出口处购买导览手册. 国王学院外头转角处也有日晷, 但是只单纯显示时间. 学院中庭是ㄧ块四方形草坪, 正中央是亨利六世的雕像,除了中庭草坪, 国王学院后方还有ㄧ个面积广大的方形后院, 在这后院可以看见康河上手持长篙的船夫载客穿梭. 这就是"人间四月天"的场景了. 我们几个人在这草坪留连片刻后继续往可以乘船的码头前进.
街道上有好几家手工艺品店卖可爱绒毛玩具, 陶磁艺品和瓷器餐盘等. 英国是很重视餐具使用的地方, 有很多设计精美价位从高到低都有的餐具组(高低是相对值, 英国除了从大陆东南亚进来的日常用品便宜外, 在当地生产製造的产品都不会便宜), 当地知名的品牌是Wedgwood, 工厂设在英国中部, 离我们学校不太远, 一位女同学参访之后狠心刷卡买下一组几万元的餐具, 说是将来结婚之后要用的.
回国时我们几位台湾学生的行李採集体托运方式运回台湾, 她的餐具组就只能留下来用手小心的捧上飞机. 有时候会很佩服她勇于追求梦想的决心. 后来听说她在台湾结婚, 不久移居美国, 应该已经实现她的梦想了! 走走逛逛的来到码头, 我们搭了一艘有船夫撑著长篙的小船, 在英国这种船只有在剑桥看到, 其他地方都是大型轮船居多, 河面窄浅也许是原因之一. 河的两侧都是学院, 路上会经过几个桥, 比如和威尼斯同名的叹息桥(Bridge of Sights)), 威尼斯的叹息桥是犯人从法庭往监狱时的叹息, 这裡的叹息桥是学生前往考场的叹息.
另外还有厨房桥(Kitchen Bridge), 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和几个不知名的桥. 当天下午天气晴朗, 两岸绿荫垂柳, 水面波光粼粼, 是难得的片刻悠閒. 有时候前方的船会打在ㄧ起, 因为有游客自己撑篙, 技术不太好. 下了船, 回程经过一座小巧可爱的圆顶教堂, 由于我们要搭的火车时间快到了, 没什麽时间进去看, 只有在外头拍个照, 后来才知道这种圆教堂是剑桥当地保留的古蹟之ㄧ. 但是我们最后几乎是连走带跑的赶到火车站. 通常这种一天来回的行程都很赶, 英国的火车可不是每个地方都像伦敦或伯明罕这种大城市有很密集的班次, 平均约2小时才有一班, 时间一定要先查清楚. 不然回去很可能是晚上11, 12点了. 英国治安虽然普遍比其它西欧国家好, 但是深夜走在路上被骚扰, 抢钱的情况也常听见. 我们住的地方不是人口密集的城镇, 还是有一段偏僻的路要走. 如果真的回来晚了, 都会从下火车的车站叫计程车回去, 英国的计程车牌照都经过严格审核, 包括司机的品性和过去的纪录等, 牌照得来不易, 所以英国的计程车是可以比较放心的坐, 很贵就是. 不过这种钱就不能省了, 安全第一.
注:
英国的火车车厢高度与月台同高, 当火车停好车门打开, 与月台的接缝是很紧密的, 比较像台北市捷运, 旅客可以很方便的推大行李箱, 脚踏车或轮椅进出. 月台间的地下道也像地下停车场那样是平坦无阶梯式的. 我因为搭火车上下班, 发觉台湾的火车不管自强, 莒光或复兴号, 车厢与月台间总有半步的高度和宽度差距, 车门窄小外, 还做了二, 三阶的阶梯, 对行动迟缓的老人和小孩上下车时造成极大不便, 更别提有障碍人士. 不知道谁能回答台铁的车厢爲什麽不能和月台等高, 车厢内爲什麽还需要阶梯? 还有, 大多数火车站也只提供阶梯式的天桥或地下道穿越月台, 直到去年才看见新竹火车站装起电梯. 曾在电车(现在称区间车, 门比较大)遇见有位坐轮椅的人要经由站务人员协助, 用厚木板在月台和车厢间搭起斜斜的木桥推轮椅上车, 下车再用相同方式推下来, 但他们是怎麽从第一月台跨到第二月台就很纳闷了! 只能摇头, 台湾有障碍人士的障碍真的很大! 应该请所有铁路局的人推著大行李或轮椅搭一趟火车实际体验一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