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第二代中国人的社会融入状况
1973年他的父母在当地开了第一家中国餐馆。“童年时,学校里每个人都看着我,他们会说两种语言,但我一点儿也听不懂。现如今,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说加泰罗尼亚语,并且花费了我很多精力才适应这样的生活”。直到他和西班牙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足球俱乐部。
“足球是我融入加泰罗尼亚社会的工具。当我参加或者观看巴塞队比赛时,一切就都不同了”。 他曾想进入球队,但球技太差,于是决定如果不能成为球员,他也要成为俱乐部的领导。他坚持不懈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现在我已经是足球俱乐部负责新技术的领导,直到今年6月10日,并会在7月18日进行重新选举”。
在西班牙,越来越多中国移民的孩子,即在西班牙出生的或者因家庭团聚而过来的孩子,他们逐渐远离父母经营的传统家族企业(中国餐厅、百元店等),并且着手展开自己的事业。“他们正在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并开始从事与教师、医生、律师、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等相关的职业。”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一位社会人类学家和东亚研究员解释说。
在2003年有202名中国人注册西班牙的大学。如今,有6381名。这一数字包括2435名就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明确自己在西班牙的目的,“学习——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趋势。”现在在西班牙有23%的中国人平均年龄低于15岁。他们的父母长时间的在这里工作,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子女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业。
李先生的成长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在大学第二年离开了计算机专业。21岁时在赫罗纳建立了自己的公司。32岁荣获年度加泰罗尼亚青年企业家奖。目前是一家员工超过400人的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但是我的父母依然在督促我完成学业”,李先生笑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完成学业是一件关乎荣耀的事情”。
另一个例子是王小姐,27岁,年幼时父母带着她和其他子女到西班牙辛苦打拼。在偿还所有债务之后,为了谋生也开起了一家中国餐馆。他们从小就在店里打工直到父母可以请得起工人。 在她18岁时,曾被问其是否会去上大学或是在百元店、餐馆里打工时,她说:“我想学习,我想开阔眼界,打开更多通向未来的大门。”她虽然喜欢文学和哲学,但最终选择了经济专业。2009年,她得到奖学金,获得去哈弗大学学习的机会,并在之后获得一个工作机会,但是她拒绝了。她的理由是:“我当时22岁,不想自此锁在跨国公司里,我拥有自己的计划并以此来实现属于我的梦想”。2010年,王小姐获得2万欧元的奖学金,用于资助她的企划项目,即出版一本针对由西班牙父母领养的中国孩子学习中文的教材。在四年后,又致力于房产投资,她始终保持新的创业思路。
对于王小姐一家来说,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起点;孩子们童年时期随着父母来到西班牙,在餐馆打工刷盘子。但这些都没有使他们放弃学习。在她的兄弟姐妹中,一个做新闻、一个研究经济、还有一个是电信工程师。这些都让他们的父母感到自豪。
现在,许多成长在西班牙的中国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有些依附于父母生活,有些则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们目的明确,思想开放,思路清晰。他们不满足于像父母一样在店铺里工作,他们想开拓一番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