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留学的时候,差的学校不愿考虑,好的学校也不易进去。经过长久地奋战好不容易拿到了高分,最后却在申请时出了岔子,那怪谁?所以,既然知道申请需要小心仔细,那还不赶紧了解了解有哪些常见误区!
选校基于排名
各种网站杂志期刊发布的学校排名,对初步研究了解各所大学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决定申请的学校都是排名“前二十”或是“前五十”的大学。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通常会导致不理想的录取结果,而且常常会有学生被录取后才发现学校生活和他们原来想象的并不一样,然后郁郁寡欢。
对每所大学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学生量身定制自己的申请,并能让自己呈现最好的状态。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是学习,这里指的并不是单纯的啃课本的学习,而是方方面面,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大程度上发展自己!
如果就靠排名来判定自己喜欢上了哪个大学,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最后很可能自己坑了自己,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具体分析,这样才是正确的走位。
所有精力都放在标化考试上
这个问题对于咱们国内考生来说是最常见的,由于咱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而且从幼儿园到大学,很多地方都有这分数决定一切的理念,所以对于出国留学也采用相同的方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许多人而言,他们所理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与全面的招生审核理念其实是背道而驰的。全面即并非只有标化考试成绩,并不是A比B分数高10分,学校就会接受A,只能说这是A比B在申请时的一项优势,但不一定影响全局。
所以咱们在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在申请材料的组织上投入大量时间,至少不能太少。这不是说,大家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写文书;而是应该需要积极建立与培养和潜在的推荐人之间的关系;有策略性地深入发展自己真正有热情的活动,以及一系列被全球各地的学生们常常忽略的申请问题。
大家需要明白,学校要求提交托福或雅思等英语读写能力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招生办是怎样结合其他数据(SAT/ACT,GPA,申请文书的写作质量等)来评估他们能否在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下游刃有余地学习。在达到某个明确的分数后,就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提高这个分数。标准化考试成绩相当于是你的敲门砖,但不能保证你一定被录取。
课外活动重在形式,止于内涵
招生办公室里关于是否录取一个学生的辩论,往往是围绕一个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展开的。如果有两个候选人考试成绩相似,什么能把他们区别开呢?
答案在于他们在过去几年选择做了什么,他们如何把握和利用这些机会,以及他们如何把做过的事情,以连贯并有说服力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给招生官的。
将申请重点放在有策略地展现自身特质上,以及那些在不同学校里最能吸引决策者的活动上。尽管每所学校之间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别,但所有的学校都在寻找,那些能够尽量展示自我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投入,热情的参与,真心实意的付出,以及取得切实的成就,学生很难写出能打动招生官的个人申请故事。
申请材料草草提交
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申请材料都准备妥当,同学们松了一口气,看都不想再看第二眼,直接提交给申请院校,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决定,因为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让你全盘皆输。
首先,有一份好的文书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申请优势,再加上拥有好的标化成绩,申请好学校肯定不在话下。但怕就怕在当你所有的努力都做足了之后,却败在最后申请时的一个失误上,要知道一个单词的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
文书写成流水账
写文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其难度不亚于标化考试。但文书确实不好写,不仅要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写出来,还要描绘的“有声有色”,稍微不注意一些问题,一篇流水账就诞生了。
其实文书,首要注意的是,要表达出最真实的你,而不是经历或者奖励的堆积。其次就是注意细节部分,就好像托福写作一样,句型变换,用词准确,不要有满篇语法错误。
你可以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招生官,在招生季每天面对无数文书,毫无新意的文书只能让人昏昏欲睡,而一篇充满特色又能够完全表达出学生个人特点的文书必定让人眼前一亮。所以,文书一定要下工夫去头脑风暴,把你最核心的特色,用最精致的语言表述出来。
最后,大家留学申请的材料一定要真实有效,不可过分夸大课外活动时间,不要隐瞒成绩,更不要虚报成绩……总之,诚实是美国人评价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同时,切莫忘记向学校提供财务证明之类的文件。申请过程固然麻烦,但也同样说明了筛选人才的严格,千万不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标化考试上,申请过程每一步都很重要,都要认真对待。